# 中医经典《伤寒论》思维导图 ## 1. 概述 - **作者**: 张仲景 - **成书年代**: 东汉末年 - **主要内容**: 论述外感热病的病因、病机、诊断、治疗及预防 ## 2. 六经辨证 - **太阳病** - **症状**: 发热、恶寒、头痛、脉浮 - **治疗**: 解表发汗 - **阳明病** - **症状**: 高热、大汗、口渴、脉洪大 - **治疗**: 清热泻火 - **少阳病** - **症状**: 寒热往来、胸胁苦满、口苦咽干 - **治疗**: 和解少阳 - **太阴病** - **症状**: 腹满、呕吐、腹泻、脉沉 - **治疗**: 温中散寒 - **少阴病** - **症状**: 四肢厥冷、脉微细 - **治疗**: 回阳救逆 - **厥阴病** - **症状**: 寒热错杂、厥逆、脉微 - **治疗**: 调和阴阳 ## 3. 病因病机 - **外感六淫**: 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 - **内伤七情**: 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 - **饮食劳倦**: 饮食不节、劳倦过度 - **痰饮瘀血**: 痰饮内生、瘀血阻滞 ## 4. 诊断方法 - **望诊**: 观察面色、舌象、形态 - **闻诊**: 听声音、嗅气味 - **问诊**: 询问病史、症状 - **切诊**: 脉诊、触诊 ## 5. 治疗方法 - **汗法**: 通过发汗解表 - **吐法**: 通过呕吐排毒 - **下法**: 通过泻下通便 - **和法**: 调和阴阳 - **温法**: 温中散寒 - **清法**: 清热泻火 - **补法**: 补益气血 - **消法**: 消食导滞 ## 6. 方剂应用 - **桂枝汤**: 用于太阳病表虚证 - **麻黄汤**: 用于太阳病表实证 - **白虎汤**: 用于阳明病热盛证 - **小柴胡汤**: 用于少阳病 - **理中汤**: 用于太阴病 - **四逆汤**: 用于少阴病 - **乌梅丸**: 用于厥阴病 ## 7. 预防与调护 - **预防**: 注意保暖、饮食有节、劳逸结合 - **调护**: 保持心情舒畅、适当运动、合理用药 ## 8. 现代研究与应用 - **现代研究**: 对《伤寒论》方剂的药理研究、临床应用研究 - **现代应用**: 在治疗感冒、流感、肺炎等疾病中的应用 ## 9. 学习与传承 - **学习方法**: 系统学习、临床实践、经典诵读 - **传承方式**: 师徒传承、学校教育、学术交流 ## 10. 参考文献 - 《伤寒论》原文 - 相关注释与解读 - 现代研究文献 --- 通过以上思维导图,可以系统地理解和记忆《伤寒论》的主要内容,便于在实际临床中应用和传承。
复制内容 下载markdown文件 在线编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