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```markdown
# 人工智能发展历史
## 1. 萌芽期(1943-1955)
### 1.1 理论基础建立
- 1943年:麦卡洛克-皮茨神经元模型(Warren McCulloch & Walter Pitts)
- 1949年:赫布学习法则(Donald Hebb)
- 1950年:图灵测试提出(Alan Turing《计算机器与智能》)
### 1.2 早期机器原型
- 1951年:第一台神经网络机器SNARC(Marvin Minsky)
- 1952年:会下西洋棋的计算机程序(Christopher Strachey)
## 2. 形成期(1956-1974)
### 2.1 学科诞生
- 1956年:达特茅斯会议(John McCarthy正式提出"AI"术语)
- 核心参与者:Marvin Minsky、Claude Shannon、Nathaniel Rochester、Allen Newell
### 2.2 早期突破
- 1956年:逻辑理论家(Logic Theorist)程序
- 1958年:感知机模型(Frank Rosenblatt)
- 1966年:ELIZA聊天机器人(Joseph Weizenbaum)
## 3. 第一次低谷期(1974-1980)
### 3.1 发展瓶颈
- 计算能力限制(晶体管计算机时代)
- 感知机局限(单层网络缺陷)
- 常识推理难题(无法处理复杂语境)
### 3.2 标志性事件
- 1969年:《感知机》批判(Minsky & Papert)
- 1973年:Lighthill报告(英国政府削减AI资助)
## 4. 复兴期(1980-1987)
### 4.1 专家系统兴起
- 1980年:XCON专家系统(DEC公司)
- 知识表示方法突破(框架理论、语义网络)
### 4.2 新理论突破
- 1982年:霍普菲尔德网络(John Hopfield)
- 1986年:反向传播算法(Rumelhart, Hinton, Williams)
## 5. 第二次低谷期(1987-1993)
### 5.1 系统局限性
- 知识获取瓶颈
- 维护成本过高
- 日本第五代计算机计划失败
## 6. 稳步发展期(1993-2010)
### 6.1 里程碑事件
- 1997年:IBM深蓝击败国际象棋冠军
- 2006年:深度学习复兴(Hinton提出深度信念网络)
### 6.2 技术突破
- 统计学习方法兴起(SVM、随机森林)
- 大数据时代开启(ImageNet数据集建立)
## 7. 爆发期(2011至今)
### 7.1 深度学习革命
- 2012年:AlexNet在ImageNet竞赛夺冠
- 2015年:ResNet(残差网络突破)
- 2017年:Transformer架构提出
### 7.2 标志性成就
- 2016年:AlphaGo战胜李世石
- 2020年:GPT-3发布(1750亿参数)
- 2022年:ChatGPT引发全球关注
## 8. 重要分支发展
### 8.1 计算机视觉
- 1963年:第一台计算机视觉系统(Larry Roberts)
- 2001年:Viola-Jones人脸检测算法
- 2014年:生成对抗网络(GAN)
### 8.2 自然语言处理
- 1954年:乔治城-IBM机器翻译实验
- 1988年:统计机器翻译突破
- 2018年:BERT模型
## 9. 关键人物
### 9.1 先驱者
- 艾伦·图灵(理论基础)
- 约翰·麦卡锡(Lisp语言发明者)
- 马文·明斯基(框架理论提出者)
### 9.2 当代领军者
- 杰弗里·辛顿(深度学习三巨头)
- 杨立昆(卷积神经网络之父)
- 约书亚·本吉奥(深度学习理论奠基人)
## 10. 伦理与监管
### 10.1 核心议题
- 算法偏见问题(2018年亚马逊招聘系统事件)
- 自主武器系统(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LAWS)
- 数据隐私保护(GDPR实施)
### 10.2 全球治理
- 2017年:阿西洛马人工智能原则
- 2021年:欧盟AI法案提案
- 2023年:中国生成式AI管理办法
- ```
复制内容
下载markdown文件
在线编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