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```markdown # 马克思《资本论》知识拆解 ## 一、整体框架 ### 1. 著作结构 - 第一卷:资本的生产过程(1867) - 第二卷:资本的流通过程(1885,恩格斯整理) - 第三卷: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(1894,恩格斯整理) - 第四卷:剩余价值理论(1905-1910,考茨基整理) ### 2. 方法论基础 - 辩证唯物主义 - 历史唯物主义 - 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叙述方法 -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## 二、核心理论体系 ### 1. 商品理论 #### 1.1 商品二重性 - 使用价值(自然属性) - 价值(社会属性) #### 1.2 劳动二重性 - 具体劳动(创造使用价值) - 抽象劳动(形成价值) #### 1.3 价值形式发展 - 简单价值形式 - 扩大价值形式 - 一般价值形式 - 货币形式 ### 2. 货币理论 - 价值尺度 - 流通手段 - 贮藏手段 - 支付手段 - 世界货币 ### 3. 剩余价值理论 #### 3.1 资本的本质 -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(G-W-G') - 劳动力成为商品 #### 3.2 剩余价值生产 - 绝对剩余价值(延长工作日) - 相对剩余价值(提高生产率) - 剩余价值率(m'=m/v) #### 3.3 资本构成 - 不变资本(c) - 可变资本(v) ### 4. 资本积累理论 - 简单再生产 - 扩大再生产 - 资本积聚与集中 - 产业后备军 -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### 5. 资本循环与周转 - 货币资本循环 - 生产资本循环 - 商品资本循环 -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- 周转时间与年剩余价值率 ### 6.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 - 利润率平均化 -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- 商业资本与商业利润 - 利息与生息资本 - 地租理论 ## 三、历史维度分析 ### 1. 原始积累 - 农民土地剥夺 - 殖民掠夺 - 奴隶贸易 - 国债制度 ### 2. 资本主义矛盾 - 社会化生产与私人占有矛盾 - 无产阶级贫困化 - 经济危机周期性 - 利润率下降趋势 ## 四、哲学基础 ### 1. 异化理论 - 劳动者与产品异化 - 劳动过程异化 - 类本质异化 - 人际关系的异化 ### 2. 社会形态理论 - 亚细亚生产方式 - 古代生产方式 - 封建生产方式 -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- 共产主义展望 ## 五、批判体系 ### 1. 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- 亚当·斯密的价值理论 - 李嘉图的地租理论 - 萨伊定律 ### 2. 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 - 商品拜物教 - 货币拜物教 - 资本拜物教 ## 六、后世影响 ### 1. 理论发展 - 列宁的帝国主义论 -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 - 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解读 ### 2. 实践影响 -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- 社会主义国家建设 -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 ## 七、重要概念图谱 ![Chart](https://1-1301062785.cos.ap-shanghai.myqcloud.com/202504/01/0443f8ecdb45.png) - 注:此知识框架需结合具体文本和马克思方法论进行动态理解,强调社会关系的分析而非单纯经济范畴的推演。建议通过"从抽象到具体"的阅读方法逐步深入。 - ```
复制内容 下载markdown文件 在线编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