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```markdown
# 年龄增长导致衰老的生理机制
## 1. **端粒缩短**
- **端粒结构与功能**
- 染色体末端的重复DNA序列(TTAGGG)
- 保护染色体末端免受降解和融合
- **端粒缩短机制**
- DNA复制时末端无法完全复制("末端复制问题")
- 体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缺失(仅在生殖/干细胞中活跃)
- **衰老关联**
- 端粒缩短至临界长度 → 触发细胞衰老(Senescence)或凋亡
- 与心血管疾病、癌症风险增加相关
## 2. **氧化应激与自由基损伤**
- **自由基产生**
- 线粒体呼吸链副产物(ROS:超氧阴离子、过氧化氢)
- 外源性因素(辐射、污染、吸烟)
- **损伤机制**
- 攻击脂质(膜脂过氧化)
- 蛋白质氧化(酶失活、错误折叠)
- DNA损伤(碱基修饰、链断裂)
- **防御系统衰退**
- 抗氧化酶(SOD、过氧化氢酶)活性下降
- 谷胱甘肽等非酶抗氧化剂减少
## 3. **线粒体功能障碍**
- **mtDNA特性与脆弱性**
- 缺乏组蛋白保护
- 修复机制有限
- **衰老相关变化**
- ATP产量下降(复合体I/IV活性降低)
- ROS产生增加(恶性循环)
- 线粒体自噬(mitophagy)效率降低
- **能量代谢异常**
- 糖酵解代偿性增强
- 脂代谢紊乱(β-氧化受损)
## 4. **表观遗传改变**
- **DNA甲基化异常**
- 全基因组低甲基化(基因组不稳定性)
- 特定基因高甲基化(如抑癌基因)
- **组蛋白修饰变化**
- 乙酰化水平下降(HDAC活性改变)
- H3K9me3等异染色质标记丢失
- **表观遗传时钟**
- Horvath时钟等预测生物学年龄
- 环境因素(饮食、压力)加速表观衰老
## 5. **蛋白质稳态失衡**
- **质量控制机制衰退**
- 分子伴侣(如HSP70)表达减少
- 泛素-蛋白酶体系统效率下降
- 自噬-溶酶体通路障碍
- **异常蛋白积累**
- β淀粉样蛋白(阿尔茨海默病)
- α-synuclein(帕金森病)
- 交叉链接胶原蛋白(皮肤皱纹)
## 6. **干细胞衰竭**
- **成体干细胞变化**
- 数量减少(如毛囊干细胞)
- 分化潜能改变(骨脂失衡)
- **微环境(niche)恶化**
- Wnt、Notch信号通路异常
- 炎症因子(如IL-6)抑制干细胞功能
- **再生能力下降表现**
- 伤口愈合缓慢
- 造血功能衰退
## 7. **慢性炎症(炎性衰老)**
- **促炎状态特征**
- 循环中IL-6、TNF-α、CRP升高
- NLRP3炎症小体持续激活
- **机制**
- 衰老相关分泌表型(SASP)
- DAMPs释放(损伤相关分子模式)
- **组织损伤**
-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
- 神经炎症与认知衰退
## 8. **细胞衰老**
- **细胞周期停滞**
- p53/p21和p16INK4a/Rb通路激活
- SA-β-gal活性标志
- **病理效应**
- 分泌促炎因子(IL-1α, MMPs)
- 破坏组织微环境(旁分泌衰老)
- **清除障碍**
- 免疫监视功能下降(如NK细胞活性降低)
## 9. **营养感应失调**
- **关键通路异常**
- mTOR过度激活(抑制自噬)
- AMPK敏感性降低(能量感知障碍)
- 胰岛素/IGF-1信号增强
- **代谢综合征关联**
- 糖耐量异常
- 中心性肥胖
- **干预策略**
- 热量限制延长寿命
- 雷帕霉素抑制mTOR
## 10. **免疫衰老(Immunosenescence)**
- **适应性免疫衰退**
- 胸腺萎缩(T细胞输出减少)
- 记忆T细胞克隆扩增占主导
- **先天免疫改变**
- 中性粒细胞趋化能力下降
- 巨噬细胞吞噬效率降低
- **临床后果**
- 疫苗反应减弱
- 潜伏病毒再激活(如带状疱疹)
## 11. **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**
- **激素水平变化**
- 生长激素/IGF-1轴衰减(肌肉减少症)
- 性激素下降(更年期症状、骨质流失)
- 褪黑素减少(睡眠障碍)
- **下丘脑-垂体轴调节异常**
- 昼夜节律失调
- 应激反应亢进(皮质醇水平异常)
## 12. **细胞间通讯改变**
- **间隙连接减少**
- 连接蛋白(如Connexin43)表达下调
- 心脏电传导异常(心律失常风险)
- **外泌体变化**
- miRNA谱改变(如促炎miR-155增加)
- 病理性蛋白传播(tau蛋白扩散)
## 13. **遗传调控机制**
- **长寿基因**
- Sirtuins家族(NAD+依赖的去乙酰化酶)
- FOXO转录因子(抗氧化应激)
- **DNA修复缺陷**
- 非同源末端连接(NHEJ)错误增加
- 碱基切除修复(BER)效率下降
- **早衰综合征启示**
- Hutchinson-Gilford综合征(核纤层蛋白突变)
- Werner综合征(RecQ解旋酶缺陷)
## 跨机制相互作用
- 氧化应激加速端粒缩短
- 线粒体ROS促进表观遗传改变
- SASP分泌加剧慢性炎症
- 营养信号异常与代谢功能障碍互为因果
- ```
- 该框架整合了目前主流的衰老理论,从分子到系统层面揭示了多维度、网络化的衰老机制,为理解抗衰老干预策略(如NAD+补充、Senolytics药物)提供了理论基础。
复制内容
下载markdown文件
在线编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