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```markdown
# 京剧基本常识
## 1. 历史起源
### 1.1 形成时间
- 清代乾隆年间(1790年前后)
- 徽班进京(三庆、四喜、春台、和春四大徽班)
### 1.2 融合剧种
- 汉剧
- 昆曲
- 秦腔
- 京腔
### 1.3 重要发展阶段
- 同光十三绝时期(19世纪后期)
- 民国时期四大名旦时代
- 新中国戏曲改革
## 2. 行当分类
### 2.1 生
- 老生(戴髯口的男性)
- 小生(青年男性)
- 武生(武打角色)
- 红生(关羽等特殊角色)
### 2.2 旦
- 青衣(端庄女性)
- 花旦(活泼少女)
- 武旦(女性武打)
- 老旦(老年女性)
### 2.3 净
- 正净(铜锤花脸)
- 副净(架子花脸)
- 武净(武打花脸)
### 2.4 丑
- 文丑(滑稽角色)
- 武丑(武打丑角)
- 彩旦(女性丑角)
## 3. 表演四功
### 3.1 唱
- 西皮(明快激越)
- 二黄(深沉凝重)
- 反调(特殊唱腔)
- 昆腔(保留曲牌)
### 3.2 念
- 韵白(有韵律的文言)
- 京白(北京方言)
### 3.3 做
- 身段动作
- 表情眼神
- 手势步伐
### 3.4 打
- 把子功(兵器套路)
- 毯子功(翻腾技巧)
- 出手功(兵器抛接)
## 4. 伴奏乐器
### 4.1 文场
- 京胡(主奏乐器)
- 京二胡(辅助伴奏)
- 月琴(三弦类)
- 弦子(小三弦)
### 4.2 武场
- 板鼓(指挥核心)
- 大锣(营造气氛)
- 铙钹(节奏控制)
- 小锣(点缀音效)
## 5. 脸谱艺术
### 5.1 颜色象征
- 红色:忠勇正直(关羽)
- 黑色:刚正不阿(包拯)
- 白色:奸诈多疑(曹操)
- 蓝色:刚强骁勇(窦尔敦)
### 5.2 图案分类
- 整脸(单色为主)
- 三块瓦脸(三色分区)
- 十字门脸(十字纹)
- 碎脸(复杂图案)
## 6. 服饰行头
### 6.1 主要服装
- 蟒(帝王将相礼服)
- 靠(武将铠甲)
- 帔(官员便服)
- 褶(平民服装)
### 6.2 头饰
- 盔头(武将头盔)
- 凤冠(后妃头饰)
- 髯口(假胡须)
- 翎子(雉鸡尾羽)
## 7. 经典剧目
### 7.1 文戏
- 《霸王别姬》
- 《贵妃醉酒》
- 《四郎探母》
- 《锁麟囊》
### 7.2 武戏
- 《三岔口》
- 《长坂坡》
- 《挑滑车》
- 《雁荡山》
## 8. 流派与名家
### 8.1 四大名旦
- 梅兰芳(梅派)
- 程砚秋(程派)
- 尚小云(尚派)
- 荀慧生(荀派)
### 8.2 须生流派
- 谭派(谭鑫培)
- 余派(余叔岩)
- 马派(马连良)
- 杨派(杨宝森)
## 9. 传承与现状
### 9.1 非遗保护
- 2006年列入国家非遗
- 2010年入选UNESCO非遗名录
### 9.2 现代发展
- 新编历史剧创作
- 京剧进校园工程
- 数字化传承
- 国际文化交流
- ```
复制内容
下载markdown文件
在线编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