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```markdown # 高中地理+天文校本课程框架拆解 ## 一、课程目标体系 ### 1. 知识目标 - 地球系统认知 - 地球圈层结构(大气/水/岩石/生物圈) - 地球运动规律(自转/公转参数) - 宇宙环境认知 - 太阳系结构(行星/卫星/小天体) - 恒星演化(太阳生命周期) - 人地关系认知 - 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(太阳活动/陨石撞击) - 人类太空探索(航天技术/地外文明) ### 2. 能力目标 - 天文观测技能 - 望远镜操作(折射/反射式) - 星图识别(四季星座) - 地理实践力 - 野外天文观测(光污染评估) -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(GIS定位天体) - 科学探究能力 - 天文现象模拟(月相/日食建模) - 环境数据分析(气候与太阳辐射) ### 3. 素养目标 - 宇宙观建立 - 时空尺度认知(光年/地质年代) - 地球特殊性与普遍性 - 科学思维培养 - 批判性思维(地心说→日心说演变) - 系统思维(地月系能量循环) ## 二、核心知识模块 ### 1. 基础天文模块 | 主题 | 子内容 | |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 | 天体测量 | 星等系统/天球坐标系 | | 太阳系家族 | 类地行星/巨行星特征对比 | | 恒星物理 | 赫罗图/核聚变原理 | ### 2. 地球系统模块 ![Chart](https://1-1301062785.cos.ap-shanghai.myqcloud.com/202506/08/559c9e6cb96d.png) ### 3. 交叉应用模块 - 天文地理交叉点 - 太阳辐射→大气环流→气候带形成 - 地轴进动→米兰科维奇周期→冰期循环 - 现代科技应用 - 卫星遥感原理(Landsat/风云系列) - 北斗系统时空基准 ## 三、实践活动体系 ### 1. 观测类实践 - 周期性观测 - 月相记录(连续30天素描) - 行星视运动轨迹 - 特殊天象观测 - 日食/月食计时测量 - 流星雨辐射点定位 ### 2. 实验类实践 - ```markdown | 实验名称 | 核心设备 | 关键数据采集 | |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| | 太阳高度角测量 | 日晷仪/智能手机传感器 | 正午影长变化曲线 | | 大气消光实验 | 光度计/不同滤光片 | 星等衰减模型建立 | - ``` ### 3. 模拟类实践 - Stellarium虚拟天文馆操作 - Universe Sandbox宇宙模拟 - 3D打印地形模型制作 ## 四、评价体系设计 ### 1. 多维评价矩阵 ![Chart](https://1-1301062785.cos.ap-shanghai.myqcloud.com/202506/08/2a12987abcf6.png) ### 2. 特色评价工具 - 天文观测日志(含误差分析) - 地理天文交叉课题研究 - 校园天文台维护考核 ## 五、资源支持系统 ### 1. 硬件配置 - 基础级:折射望远镜(80mm口径) - 进阶级:自动寻星赤道仪 - 拓展设备:太阳光谱仪/射电望远镜套件 ### 2. 数字资源库 - 天文数据库:SIMBAD/NASA Exoplanet Archive - 地理信息平台:Google Earth Engine - 开源软件包:Astropy/ QGIS - > 框架实施要点: - > 1. 建立“现象观察→原理探究→实践验证”闭环教学链 - > 2. 开发校本特色案例(如本地经纬度实测项目) - > 3. 衔接新课标(地理必修1/选择性必修1相关模块) - > 4. 设置弹性课时(常规课+社团活动+观测夜组合) - ```
复制内容 下载markdown文件 在线编辑